我省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兴数据等未来产业。今日起,本报推出“产业新势力”系列报道,重点呈现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在黔贵大地拔节生长的勃勃生机,敬请关注。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一座总投资9.65亿元的煤炭储配中心,正成为破解能源季节性、区域性失衡的关键“调节器”。
六盘水市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静态储煤能力达120万吨,年吞吐量突破500万吨。其铁路专用线与自动化装卸系统无缝衔接,实现了淡季储煤、旺季保供的精准调度。
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建设现场
“配套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储煤设施形成‘光储煤’联动模式,既降低运营成本,又减少碳排放。”该项目负责人杨瑞行介绍,目前,储煤筒仓已完成92%,铁路专用线非涉铁场平已完工,正在进行路基工程施工。除3号棚外,预计2025年6月主体可建成。投产后,将打通“北煤南运”“外煤内调”通道,每年可调配主焦煤与动力煤超300万吨,为本地电厂、焦化企业提供稳定的煤源保障。
作为西南首个集焦化、发电、储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项目,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规划建设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和200万吨/年焦化生产线,采用6.78米超大容积捣固焦炉技术,并配套全干熄焦、余热发电等系统,致力于将煤炭“吃干榨尽”。
“焦化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及设备,能耗优于行业能效标杆水平。”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