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新能源汽车的繁荣景象无处不在,甚至很多媒体声称:电车的渗透率已经突破50%,买油车的成为了少数派!
然而,当我们走在街头巷尾,环顾四周,那些绿色车牌——新能源汽车的标志——似乎并不像数字所预示的那样常见。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电车的实际普及情况,到底是多还是少呢?有没有可能,这根本是一场骗局呢?
答案究竟是什么样的?理解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所谓的渗透率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渗透率是什么概念?
关于渗透率,很多人可能有些误解。
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指的是街上有多少辆绿牌车,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渗透率告诉我们是,在一段特定时间里,绿牌车的销售占比是多少。
简单来说,如果去年卖出了100万辆车,其中有50万辆是绿牌车,那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就是50%。
因此,当听到有报道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突破了50%,这意味着的可能是:在特定时间,比如今年4月,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但是,如果我们看整个2023年的数据,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全年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是31.6%,合计949.5万辆——对比整个燃油车销售情况来看,依旧是三分之一不到。
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那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电车到底多还是不多呢?
02 电车现在到底多不多呢?
关于这点,从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到2023年底,全国绿牌车的保有量达到了2041万辆,这在总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为6.07%,对比去年来看,增长38.76%的样子。
这些数字揭示了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汽车,虽然我国稳步增长,但从总量上来看,相比于燃油车,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虽然不能否定的是,4月份的50.39%这个数据很喜人,相较于国家2035年制定的目标,整整提前了11年。
但考虑到任何事情的转变非一蹴而就,电车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充电桩的建设来看,虽然主要城市的分布密度已经非常高了,但偏远地区的覆盖,仍旧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些人烟稀少的北方地区,甚至存在充电桩早已废弃,无人维护的状态——如何去平衡这些地区的利益,做好特殊地区的覆盖和维护,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充电桩的效率也应该尽快提升上去。
毕竟,现在的800v技术已经全面开花,使得很多电车已经能够做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充电桩还维持在120kw左右的功率,电车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普及速度也会逐步变慢。
说了这么多,新能源汽车到底是伪需求,还是未来的趋势呢?
03 到底是不是骗局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不用看电车的性能、经济性,就看主流车企的反应就好了。
一方面,从全球的形式来看,几乎所有的车企,仍旧在往电气化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丰田,还是大众,或者福特,其实都没有放弃电动化,只是放缓而已——关于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因为和中国不同,它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供应链不发达,人工成本还很高。
所以导致电车的价格还非常昂贵,充电桩也很少,直接来大跃进肯定不现实。
因此,从主流趋势来看,它们现在是以混动为主,纯电发展为目标。
譬如福特于2024年4月3日发布了一项公告,表示公司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混动汽车上,而不是电动汽车。
同时,丰田汽车也在一直着力于混动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