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产率红利难掩分配之忧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型语言模型、计算机视觉等新兴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有望大幅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指数级增长,提高人类的整体福祉水平。但若收益分配失衡,人工智能也可能加剧贫富差距,酿成社会动荡,成为"赢者通吃"的新工具。如何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把握平衡,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红利,避免陷入"赢者通吃"的困境,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
生产率腾飞 经济放量
人工智能技术在诸多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在推动生产率的飞跃式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可以高效完成编程、写作、客服等多种认知任务,大幅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效率。在制造业,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需求持下降。据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估算,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20年内使美国GDP增长25%以上。
人工智能也孕育着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以ChatGPT为例,它不仅可以辅助人类工作,也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员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孕育,如元宇宙、自动驾驶汽车等,必将催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年轻一代更容易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或将成为这一变革的最大赢家。
分配之患 阶层分化
人工智能带来的收益分配却存在严重失衡的风险。由于人工智能技术高度依赖大数据和算力,收益往往向掌握这些资源的资本家和高技能人群集中。低技能劳动者面临就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巨大压力,收入水平可能进一步被压低。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上,也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储备,可以最先享受人工智能红利;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被进一步甩在后面的风险,加剧了全球不平等。即使在同一国家内部,也可能出现阶层分化加剧的情况。
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对于缓解人工智能时代的不平等至关重要。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帮助劳动者获得适应新时代所需的技能,避免"人工智能贫民窟"的形成。
政策介入 防患未然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策介入加以规范和引导,防患于未然。
需要完善税收再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带来的收益能够更加均衡地惠及全体公民。可以考虑对人工智能企业征收专门税种,用于资助教育培训、社会救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