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硬无法解决问题,正视问题、面对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此简单的道理,北京现代和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戚晓晖,竟然至今不明白。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北京现代累计销量有4.77万台,没错,一个对头部新势力来说都堪称“一塌糊涂”的数字。平均下来,北京现代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目前在售产品达到8款的品牌,今年一季度平均月销不足1.6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今年年初北京现代称2023年品牌全年总销量共计25.7万台,同比增长达到2.8%,但事实上,巅峰时期也就是2014年,北京现代的年销量达到了116万台,即便在2020年,品牌的全年销量也有50.2万台。
9年的时间,从年销离120万台仅有一步之遥,到为了仅25.7万台的年销“欢欣鼓舞”,如此巨大的落差,究竟是品牌战略失误,还是领导人带领不利?
令人感到抓耳挠腮的是,面对几乎可以用“节节败退”来形容的市场表现,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戚晓晖依旧“稳如泰山”:
“稳定在30万辆的规模,出口能够达到20万辆的规模,整个50万辆规模的企业,我想未来会运营的非常好。”
曾经116万台年销,如今国内销量稳定在30万台就自满称“运营的非常好”,落差的背后,究竟是北京现代谦虚保守,还是在不思进取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头也回头地走在得过且过的错误道路上?
更为致命的是,与销量一起下跌的,还有北京现代的价格定位。量价齐跌,戚晓晖,你可自知失职?
断臂求生,饮鸩止渴
此前在媒体采访中,戚晓晖曾谈到过北京现代有意摆脱“低价”的标签:“过去北京现代为什么会有性价比品牌的印记,更多的是指我们的价格便宜,我们有很多小车是可以用来冲量的,所以这使我们的销量飞速地提升……因为我们愿意往更高品质的产品以及在智能化方面用力,去提升我们总体的产品力。”
听起来,砍掉低价小车、提升产品品质向上升级,没什么毛病。然而问题并没有解决,美好的结果也并没有到来,原因在于,戚晓晖一边想要带领北京现代摆脱性价比印记,另一边却仍然在走低价路线、走降价求生的老路。
比如,今年年初为了面对新一轮的“电比油低”的价格竞赛,北京现代伊兰特,也就是比亚迪秦Plus的同级产品,价格去到了7.58万元。戚晓晖直言:“我们的性价比其实也是非常高的,在年初的时候,比亚迪的秦Plus率先喊出来79800,电比油低。但是我们的伊兰特是75800,电不比油低……客户真正去比车,我们价格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一旦对手祭出“杀招”,北京现代和戚晓晖便自乱阵脚。性价比标签,戚晓晖究竟是要,还是不要?您带领下的北京现代,是否像墙头草一样,风往那边吹便向哪边倒?
如此前后矛盾的言论,是一位掌舵者该有的么?
围绕降价做文章,如今的北京现代实际上和曾经的模样别无二致。
譬如,今年3月份北京现代推出了2024款索纳塔,作为一款B级车,2024款索纳塔的起售价已经来到了13.98万元,顶配车型售价18.68万元。令人感到唏嘘的是,即便将姿态放得低到了尘埃里,索纳塔的销量依旧毫无起色。
作为对比,今年3月份,经销商价格区间为24.98—29.56万元的奔驰C级月销超过了2万台。降价求生的确不失为一招缓兵之计,但对于本就低价的索纳塔而言,继续盲目降价无益与饮鸩止渴。
B级车的受众极为关注产品口碑和品牌底蕴,在品质无颠覆性升级、品牌力无本质起色的前提下,盲目将索纳塔的售价带入A级车的区间,只会让索纳塔进一步丧失在受众心中的吸引力。
号称砍掉低价小车来提升总体产品力,实际上仍旧在降价,那么请问戚晓晖,砍掉低价小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是让北京现代的主流产品逐渐活成低价小车的模样吗?
等一等,让北京现代等来了什么?
成功的品牌各有各的不同,失败的品牌则大多千篇一律。
和众多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遇冷的合资品牌一样,北京现代不仅走入了降价求生的死循环误区,更是犯了同样的大忌——等一等。
目前北京现代在售的8款产品中,绝大部分都是“熟面孔”,并不存在一款纯粹的、原汁原味的新能源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在措施新能源起步时期、腾飞时期后,即便已经被架在了“祖宗之法不得不变”的境地,北京现代仍旧对电动化转型不思进取、拖沓。
此前北京现代和宁德时代已经就电气化达成了合作,但合作的成果,并不是能救北京现代于水火的“及时雨”。“上市安排在明年,整个电动化也是从明年开启”,戚晓晖在媒体采访中如是说。而2024年,仍旧是北京现代的准备期。
另外,戚晓晖表示如今不管是新车上市还是营销,整个市场是非常乱的,不是上市最好的时机。
着实令人汗颜。时机不是等来的,是创造的。妄想借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坐收渔翁之利,北京现代有这个实力吗?究竟是北京现代和戚晓晖太过低估市场变革的速度,还是太过低估对手的拼劲、冲劲?
所谓的等一等,背后只是不思进取和失职。
在海外,现代汽车的IONIQ品牌已经在三年间累计销售了30万台,在美国更是仅仅屈居特斯拉之后,现代汽车并不是对电动化真的完全不思进取。而在中国市场,知道今年IONIQ 5 N才发布,注意,是发布而非正式上市。“所以未来我们会去做IONIQ 5纯电动系列车型的规划。”
时至今日,北京现代和戚晓晖做的仍然不是快速将IONIQ品牌导入中国市场,而是“画饼”称未来再进行规划。很难评价,戚晓晖究竟带领北京现代做出了何种实质性改变。
写在最后
燃油车量价齐跌,新能源“等一等”、“再等一等”,在国内市场,北京现代在戚晓晖的带领下,不能说毫无动作,只能说仅仅是翻了个身、继续“躺平”。
这不是一个曾经年销116万的品牌该有的表现,更不是一个掌舵者该有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累计销量有730万台,连续两年蝉联全球销量第三大汽车集团。在2019年时,现代集团尚且处在全球第五的排位。
全球市场,现代汽车集团蒸蒸日上;国内市场,北京现代节节败退。大相径庭的遭遇,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出在北京现代以及失职的戚晓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