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们三易生活上线了Hopen OS考古系列的“完结篇”内容,以手头现有的真机收藏,为这个国内第一款自主移动操作系统的历史考据企划画上了一个句号。
不过在考据Hopen OS的历史,并收集相关的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注意到了一个可能为很多人都忽视了的事实。那就是联想对于国产自主计算生态的积极性,以及其为之曾经做出的贡献,很可能要远超大家的想象。
联想对自主计算生态的贡献,从一开始就产生了
早在1999年9月3日,中国第一款自主移动操作系统Hopen OS,在人民大会堂高调召开了发布会。不过有看过我们三易生活此前相关内容的朋友应该还记得,Hopen OS最开始的(互联网机顶盒)市场定位其实是有些不现实。好在后来他们转型得非常迅速,只用了短短大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Hopen OS 1.0版本向掌上移动设备的移植以及相关软件的适配。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移植和适配过程,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由其事实上的首发厂商联想自己完成的。
其实这种猜测绝非空穴来风,一方面,这是因为联想在2000年6月就发布了天玑810,同时也是史上第一款搭载Hopen OS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根据2000年10月25日《光明日报》的相关文章显示,当时天玑810掌上电脑的定价是2380元,但它却拥有性能数倍于同期其他产品的真32位CPU(当时掌上电脑绝大多数还在使用8位的6502芯片)和极其细腻的多级灰度液晶屏,并支持多任务后台运行。很显然,当时联想在推广这款国产操作系统掌上电脑方面,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另一方面,从天玑810的软件生态来看,它内置了丰富可以称得上是离谱的软件,诸如BMI计算、法律文书大全、全国旅游景点信息等,甚至品质普遍要高于数年后“Hopen OS软件开发大赛”的获奖作品。而且它们全都没有出现在后续其他厂商的Hopen OS终端上,因此也不难推测这极有可能是联想自行为Hopen OS开发了不少预装APP。
不仅如此,联想甚至自己给初代Hopen OS设计了一套基于魔改版CF存储卡的软件扩展方案,并将其称之为“联想百变卡”。根据我们三易生活的实测,卡中的内容是经过加密的,并且只能被Hopen OS读取。要知道,当时的初版Hopen OS并不对外开放SDK,因此它理论上不具备直接开放给用户的软件安装接口。而联想方面显然是打算用一种类似于“卡带租赁”的办法,变相地实现早期国产操作系统的软件生态扩展。
比系统开发者更上心,但结果却不太如意
很遗憾的是,真正纯国产的第一款移动操作系统Hopen OS,显然并没有在消费端取得“开门红”。但作为国产操作系统最早期的推动者之一,联想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灰心。
因为仅仅一年之后,他们就又首发了Hopen OS 2.0版本,并发布了在整个Hopen OS历史上都堪称是影响力重大的机型——天玑911。与此前的天玑810相比,天玑911采用了更为轻薄的竖屏造型,并改用内置锂电池方案,还加入了机身侧边的一个“飞梭”滚动键。
有意思的是,这个侧边的飞梭键操作逻辑,之后再无Hopen OS量产设备使用,但是它确实又出现在了我们能找到的史上最后一款NEC Hopen OS工程机上。所以我们并不确定它究竟是联想的发明,还是Hopen OS 2.0本身就加入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