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站成为今年上海车展的一大话题。据宁德时代透露,从A0级到C级轿车,只要搭载巧克力换电电池,均可实现换电。而在此前的2025年3月,宁德时代与蔚来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计划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
于是,换电与高压快充的补能模式之争再起,而这一次,我更看好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极致的补能效率。只需3~5分钟即可完成电池更换,这一速度与燃油车加油相当。
对于运营车辆而言,时间成本更可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以网约车为例,采用换电模式后,单次补能时间从目前快充的1小时缩短至5分钟,潜在日均运营时间可增加2小时。
从正在运营的换电站来看,国家电投在广西百色建设的换电站支持单日168车次换电,运营成本较柴油车降低30%。这种效率优势在物流、网约车等高频次使用场景中尤为显著,上述行业有望成为推动换电模式规模化应用的核心动力。
相比之下,高压快充模式即便采用800V高压平台等先进技术,从20%充至80%仍需20~40分钟,而且受电池温度、电网负荷等因素影响,充电速度往往无法达到理论值。这种效率差距在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超充站大排长龙,而换电站通过错峰充电和电池储备,可实现“即到即换”,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换电模式的专业化电池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对电池衰减的担忧。
换电站通过集中式恒温充电和维护,避免了用户端因过充、高温快充等不当操作对电池的损害。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采用长寿命电池技术,可大幅提升电池循环寿命。
该技术也是蔚来推出的电池租赁服务(BaaS)优势之一,用户无须承担电池老化风险,购车成本最多可降低11万元。
反观高压快充模式,频繁的高倍率充电会加速电池正负极材料老化。以特斯拉V3超充桩为例,长期使用会导致电池容量每年衰减约5%,而换电模式通过集中管理,可将电池衰减控制在3%以内,换电模式的电池寿命优势可降低网约车、物流等行业运营成本30%以上。
对电网的友好性是换电模式区别于高压快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换电站通过集中管理备用电池,可在电网低谷时段(如夜间)批量充电,避开用电高峰。单座换电站通常储备50~100块电池,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将充电功率分散到不同时段,避免对局部电网造成瞬时冲击。以蔚来换电站为例,其夜间充电占比超过80%,有效平衡了电网负荷。
这种“储能式补能”特性使换电站成为分布式储能节点,具备参与电网调峰的潜力。蔚来已在全国部署超过3000座换电站,在电网负荷紧张时,这些换电站可通过V2G技术(Vehicle-to-Grid,即车网互动技术,指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实现双向电力传输的系统)向电网反向输电,提升能源系统稳定性。
蔚来的苏州换电站就参与了国网调峰试点,当地的68座蔚来换电站降低充电负荷,其中部分换电站还向国网反向供电,测试持续时间达30多分钟,整体负荷压降2.5兆瓦,相当于约300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
高压快充模式则面临严重的电网压力。主流超充桩功率达400千瓦,单桩运行时相当于同时开启80台家用空调。若一个充电站部署10个400千瓦桩,总功率达4000千瓦,远超普通小区变压器容量(通常1000~2000千伏安)。为缓解电网压力,超充站需配套储能系统,这将增加30%的建站成本。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成为换电模式的创新策源地。蔚来已在欧洲布局换电站,覆盖挪威、德国等五个国家;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与5家车企合作,推出10款跨品牌车型,推动电池标准化进程。这种“技术输出+生态共建”的模式,使中国在换电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
不过,目前换电模式仍面临标准化和成本两大核心挑战。不同品牌电池规格、接口协议不兼容,导致换电站通用性差。例如,蔚来换电站仅支持自家车型,跨品牌换电需依赖车企联盟推动。
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对换电模式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2021年,《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发布,为行业标准化奠定基础;2025年,财政部等三部门启动“县域充换电补短板试点”,中央财政对75个试点县最高奖励4500万元,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换电、光储充等技术应用的建设。地方政府则通过补贴推动换电模式落地,上海市对通用型换电站给予设备投资40%的补贴,安徽省对换电站的补贴标准是快充桩的2.5倍。
在政策引导下,换电模式在特定场景加速渗透。北京市计划2025年建成310座换电站,主要服务出租车和网约车。截至2025年4月,上海已建成超400座换电站,中心城区覆盖密度较高。这些政策实践为换电模式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成本方面,单座换电站投资达数百万元,且需储备大量备用电池。宁德时代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将巧克力换电站成本降低至300万元/座,较传统换电站下降40%。根据规划,宁德时代将于2025年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中期目标是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建站点1万个;最终通过全社会共建,换电站规模将达到3万个。
从技术优势到政策支持,从市场表现到全球布局,换电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战略价值。换电模式的发展不仅是补能方式的革新,更是对能源消费模式的重构。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换电模式将释放更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