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幼儿园陆续开学,一些充满仪式感的“花式”开学活动引人注目。有的幼儿园设置了“点春、插春、戴春”环节,孩子通过操作象征春天的物品“迎春筑梦,乐启新程”;有的幼儿园延续春节氛围,通过“步步跳高”“新年心愿”“赏花灯”等趣味入园仪式,让孩子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这些“花式”开学活动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背后却有着幼儿园的巧思和精心准备,不仅蕴藏着育人智慧,更传递了满满的爱。
“花式”开学活动有幼儿园对孩子心理逻辑的把握。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的第一个“小社会”,从家庭走入幼儿园,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常常是家庭头疼、幼儿园挠头的事。为此,很多幼儿园开展了充满仪式感、趣味性、操作性的“花式”开学活动,尤其针对新入园的孩子,采取“带着依恋物入园”“阶梯式入园”等入园适应方式。这些方式有个共同点,就是遵循孩子的心理逻辑。具身认知理论认为,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花式”开学活动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比如搭建盲盒、萌娃寻宝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呼唤孩子开启一场快乐之旅,而且让他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消解了入园焦虑。
“花式”开学活动有幼儿园对孩子经验生长的期望。春节刚过,新春伊始,孩子是带着生活中关于春节和春天的经验入园的。我国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认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课程完全根据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展开,也从生活而结束。有的幼儿园用蛇年吉祥物与孩子亲切互动,收集象征吉祥与幸福的“百福米”,有的幼儿园开展写福字、庆元宵等活动,不仅体现了幼儿园对孩子原有经验的了解和尊重,也蕴藏着支持孩子在富有隐喻的教育环境中增长有益经验的期待。
“花式”开学活动有幼儿园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回应。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物质需求。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喜不喜欢来幼儿园,与幼儿园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归属感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与孩子的情绪情感建立深度联结。园长妈妈送上第一个拥抱、哥哥姐姐带逛幼儿园、爸爸妈妈一起来游戏等“花式”开学活动,既回应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幼儿园的满满爱意,放下了紧张感。
幼儿园开学活动越来越“以儿童为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年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形成的科学认知和宝贵经验。“花式”开学活动的意义,并不在“花式”二字,而是背后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的改进,是幼儿园面对孩子这一“微妙而又全面活动着的生命”,怎样“小心翼翼地把握孩子心灵细线”的理解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