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期间,互赠礼物是表达爱意的常见方式。然而,今年情人节,垃圾桶却意外成为热门话题,“情人节去垃圾桶捡垃圾”的现象在网络上悄然兴起,部分人将翻捡垃圾桶视为“寻宝”途径,垃圾桶旁常常会出现一些“寻宝者”的身影。他们在垃圾桶里寻找可能被丢弃的有价值物品,如鲜花、贺卡、甚至是未拆封的礼物。
2月14日,据媒体报道,广东旭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俏丹解读:如果丢弃者明确表示放弃物品所有权,拾得者可获得所有权。但如果礼物中有遗忘或意外夹带的贵重物品,拾得者则需返还或上交公安机关,否则可能被丢弃者追究法律责任。
按照《民法典》第314条规定,一般垃圾桶里的物品虽看似是丢弃物,但若是贵重礼物可能原主并无丢弃之意,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私自占为己有,不仅涉嫌侵犯原主所有权,严重情况下还可能构成侵占罪。
这一现象并非今年才有,近年来,每到情人节,垃圾桶“寻宝”就会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今年,一款名为“圆周旅迹”的APP推出的《上海垃圾桶点位攻略地图》更是一夜爆红,标注了200余个“高价值掉落区”,包括商圈、地铁站、高档小区等,并戏称“LV店后的垃圾桶含金量增加30%” ,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方式,还能实现资源再利用;也有人觉得翻垃圾桶的行为不太雅观,且可能传播病菌,有损市容。目前,暂未看到相关部门对此发布明确规定或采取行动。但活动发起方多次提醒参与者注意卫生安全,并呼吁“翻完垃圾桶后做好分类”。
情人节垃圾桶“寻宝”,看似是一场充满趣味的“开盲盒”游戏,背后却隐藏着法律风险。大家在参与这类活动时,一定要保持理性,注意甄别物品性质,避免因小失大,让浪漫的节日变了味。
大家怎么看待情人节垃圾桶“寻宝”这一现象呢?如果是你捡到了贵重物品,你会怎么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