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央视总台春晚都是热门的话题之一,今年除夕夜,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为全球华人带来了一场饱含非遗魅力的视听盛宴。这台晚会也带火了众多事物,涵盖城市文旅、非遗文化、科技产品等多个领域。
机器人C位出道
今年春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非“赛博秧歌”莫属。在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宇树H1“福兮”机器人与舞者们一同登上舞台,瞬间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成为蛇年春晚毫无争议的焦点。
这些机器人运用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和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每一个动作都精准且流畅,与舞蹈演员配合得严丝合缝,完成了丢手绢、扭秧歌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既俏皮可爱又充满科技感。
节目播出后,关于春晚机器人的话题迅速席卷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一跃成为热搜榜首。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惊叹于科技的飞速进步,“这机器人太可爱了,动作比我还灵活”“我国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化到这一步了!这么多高难度动作都做得如此流畅、娴熟!”等评论层出不穷。
白蛇传引发回忆潮
乙巳蛇年,荧屏舞台、街头巷尾以及人们的互道祝福中,随处可以遇见蛇元素。《白蛇传》这一经典故事也在今年登上了春晚舞台。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断被复述、创新、阐释,2006年,“白蛇传传说”更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取材自经典故事《白蛇传》的小品《借伞》成为今年春晚的热议焦点,引发了全民回忆潮。当“白娘子”赵雅芝与“许仙”叶童现身舞台,熟悉的音乐响起,瞬间将观众拉回到那段充满奇幻与浪漫的神话故事中。许多80、90后观众感慨,小时候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新白娘子传奇》的场景历历在目,剧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法海的阻挠、水漫金山等经典情节,都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非遗文化受关注
首个非遗春节,春晚舞台成为非遗展示的绝佳平台。开场视觉秀《迎福》短短1分钟便展示了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等16种非遗,通过AR、裸眼3D等科技手段,让古老非遗瞬间焕发新生,吸引观众眼球。
以北京中轴线为灵感的创演秀《栋梁》,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千载流传的中式美学。北京中轴线作为2024年申遗成功的文化遗产,全长7.8公里,由故宫、景山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节目中,凤凰传奇的歌声搭配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手稿制作成的三维立体建筑模型,让观众感受到飞阁流丹的建筑之美。
《潮起舞英歌》节目让英歌舞惊艳全场,它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合南派武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表演刚劲豪放,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的演出让其关注度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