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上汽大众成立。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成立的整车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由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按50:50的股比设立。1984年10月,中德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合营合同签字仪式,上汽大众应运而生。
1984-2024年,上汽大众在中国车市里留下了一连串的纪录,长时间以来是市场的引领者。如今,即将迎来40周年,又恰逢合资模式进入新的阶段。不惑之年的它,将如何面对智能、新能源等方面的新变革。
就在北京车展前的一场沟通会上,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揭开了新的思考,让人得以见到上汽大众未来的发展轮廓。
长期卷下去,同时卷油电
在俞经民看来,上汽大众的品质优势,在内卷中要继续保持。例如,电池领域的国家标准为53项,上汽大众内部要求为338项,所以在研发速度、制造成本上,较如今的内卷速度也就想对慢一些。上汽大众开始反思相应的问题,于是在整个进程中,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优化和调整,完成加速。
而在贾健旭看来,上汽大众的卷,要卷的是长期性、油电、智能。
油电同进很好理解,中国的首购用户很多,出于种种原因还是青睐油车,例如尽管新能源不断增长,但燃油车还有着50%的渗透率,折算下来中国市场超过1000万台年销量。所以,在上汽大众的体系中, 并不会缺失燃油车的身影,以此次北京车展中的途观L Pro发布为例,它就是上汽大众新智能匹配用户燃油车购买需求的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是新能源的加码。不久前的董事会后,上汽大众签订了关于大众品牌的PHEV和EREV(混动和增程)的整体方案。对内的目标要求为,PHEV和EREV几乎要做到和ICE持平。具体的解决方案是,考虑使用全新电子架构,增加智能化的娱乐空间,最终新的新能源车型相比ICE燃油车型成本虽然增加,但给客户带来的增值部分要远远超越成本。
另外,卷长期,关于企业的盈利,以及不损害用户利益,例如拥车成本。
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虽然价格战和降价潮一直在打,但如果跟着头部企业以相同的模式向下卷,垂直一体化整合的劣势,会让其他企业的财务数据、现金流出现很大的问题。最终,损害的则是用户的利益。
通过新的调整,上汽大众预计到了2025年下半年、2026年开始,目前策划的一批新产品上市时,整体的趋势会改变。满足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上汽大众体系中的研发营销人员成长,以及真正拿到自主开发权,所有的Release都会从上汽大众进行发送,告别此前的合资模式外部输入。
快+全+优,上汽大众的新武器
在不久前贾健旭参加供应商大会时,他提到关键内容分别为快、全、优。
“快”指的是,随着上汽大众的加速,供应商体系也要变快,企业层面,上汽大众建立了新的24个月开发流程,而在此前的合资模式下,这一流程至少超过60个月;
“全”指的是,所有的产品从动力总成角度还是产品角度都要全;
“优”则是质量优,产品优。
这是对上汽大众人提出的全新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