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终于迎来暖春!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数据显示,继去年年底小幅回暖后,今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同比增长6.5%。
大盘回暖之际,两家中国品牌的表现格外抢眼,一边荣耀以17.1%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一边华为同比大涨110%,二者并列第一。荣耀和华为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双雄”。
▲2024年第一季度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市场表现,来源:IDC
其实从去年8月华为强势回归开始,舆论普遍热议荣耀可能会受到最大影响,如今靴子落地,荣耀不降反增,甚至一举夺魁,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中表现最亮眼的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荣耀出货量更是同比增长123.3%,跻身高端三强,可以说,在国内高端市场的王者之战中,荣耀已经拿到了入场门票。
如果说华为回归带来的销量增长更多是因为其品牌势能,那么荣耀的登顶就完全是凭借自身的产品力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体验领先。
所以荣耀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仔细扒开来看,AI无疑是拉开差距最大的地方。
从MagicOS 8.0的发布、魔法大模型端侧落地、平台级AI深入系统,到基于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模式正式亮相走入每个消费者生活中。手机智能化交互体验迎来一次革命性“跃迁”,而这也成为荣耀手机产品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
得益于AI及其他方面的一系列重磅升级,Magic6系列首销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上一代首销前二季度出货量之和;搭载平台级AI的荣耀Magic V2以及其他折叠屏家族产品,去年以来,同比涨幅最高达到 675.4%。可以说,销量的暴涨就是AI重磅升级得到市场认可的最好检验。
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产业快速拥抱AI大模型,各种端侧大模型落地、各类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问题来了:手机大厂们都在做AI,为何荣耀能脱颖而出?
AI大模型的落地,必然将会成为推动智能手机长期发展的关键动力,进而对整个智能手机生态和应用场景产生颠覆性影响。
虽然AI手机前景如此,但现阶段各家厂商上基本上都在摸索阶段,甚至更多做的是“手机AI”——在端侧集成云侧大模型,在手机上提供各类AIGC应用和功能。
相比之下,荣耀似乎成为了一家另辟蹊径的厂商——聚焦更底层的系统层,而非更显性的应用层,用AI把手机操作系统、用户体验重做一遍。
面对AI大模型热潮,荣耀为何没有选择一拥而上,而是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又极具挑战的路?荣耀用AI重构底层操作系统的做法究竟与做手机AI的行业常见做法有何不同?荣耀提出的四层AI架构又将如何影响其自身乃至整个行业在“智能化”这条路上的发展?
本文中,智东西将逐一拆解上述问题,论证在智能手机赛道迎接AI变革的今天,为什么看起来有点“笨”的荣耀的AI布局路线,更具前瞻性、开创性和引领性,以及这条AI路线,将把荣耀、消费电子行业,乃至整个世界,带向何方。
一、AI重构智能终端,从手机AI到AI手机,操作系统成关键分水岭
对于要如何做AI手机,可能各家都在探索,有着不同的路径,但对于AI大模型重要性的认识,却是没有任何分歧的。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新技术的涌现,必将加速智能终端的“重构”,这种重构或许不仅会影响终端行业,终端行业之上生长的服务生态甚至也将被重构。
AI不再像从前一样只会简单识别文字、语音,查找数据库中的答案,而是基于多模态技术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类信息,这无疑会让用户接触服务的入口发生巨大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也将被重新定义:应用市场成为过去时,手机开始主动提供服务,交互从单向转变为双向。
AI让手机真正理解我们成为现实,AI开始真正有了“生命”,变得“主动”,这也是为何目前行业中普遍有“智能体”这样的叫法。
这样巨大的变化带来的体验革新,必然会给手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刺激新一轮消费需求升级。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AI大模型进入手机赛道还不到一年,但“分水岭”显然已经到来。
做手机上的AI,还是用AI重构手机,已成为手机厂商们不得不面对的“岔路口”。
手机上集成了AI功能,是不是就是AI手机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算力平台”,去给各类第三方AI功能和应用提供算力支持、提供一个可以显示图像、可以交互的界面,这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远不是增量价值所在。
在赵明看来,AI手机意味着用AI来重构和使能手机应用和操作系统,以及消费者体验和业务逻辑的方方面面,AI是根基,AI在手机上是无处不在的,这才能叫AI手机。
站在今天来看,荣耀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选择用AI重构手机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家厂商都有用AI重做一遍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魄力。这背后的技术难度自然也不在同一个级别。
二、工具派VS智能体派,荣耀在苹果瞄准的方向上提前走了三年
不同玩家做出的不同选择,已经让目前的行业发展出了两种不同的“流派”:以荣耀、苹果为代表的“智能体派”,以及由三星和其他国内智能手机品牌为代表的“工具派”。
工具派厂商更多将AI大模型的能力作为一个“能力包”放入手机中,这些能力包中包括各类单点的AI能力,比如总结文章要点、根据描述画图、做图片消除抠图,或者生成炫酷的文案内容,从而提升手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效率。
但这种方式的问题同样明显:场景有局限性、只能单独解决一类问题、用户学习成本高,其逻辑仍然是“人去理解自己所使用的设备”,用户体验到的仅仅是“手机上的AI应用”。
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快”,可以在短时间内给消费者带来新鲜体验,进而赢得市场关注度。
但当我们冷静下来就会发现,这些体验,似乎都可以是“下载一个App”就能获得的,而且相比其他品牌来说也是“0壁垒”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能下个AI App就解决的,不是真正的AI手机。
相比之下,荣耀的平台级AI,实际上就是一个装备在手机软硬件毛细血管里的智能体,它不是一个大模型,也不是一个操作系统,而是一个用AI重构的操作系统。
这个“智能体”可以像助理一样,根据我们的需求去拆解任务,然后一步步完成,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会调用手机中的各类应用、各种大模型能力,它甚至可以帮我们规划旅行、组织聚会。
它也可以理解我们的意图,识别我们的使用场景,智能化地主动给我们提供各类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