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华光学仍在排队等待上市。
9月4日,广州市晶华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华光学”)披露北交所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在去年的12月28日,晶华光学IPO申请获得受理,承销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登陆新三板不到一个月即申报北交所上市,晶华光学成为最快获北交所受理的二次挂牌公司之一。
而在加速冲向北交所的背后,晶华光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公司的境外收入已经接到三轮问询,收入真实性遭到质疑。此外,公司的核心产品依靠外协加工,而自身生产加工能力如何仍受质疑。
1、核心产品靠外协加工,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晶华光学主要从事精密光电仪器、汽车智能感知系统和精密光学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业务。
据悉,广汽集团、亚马逊、沃尔玛等知名企业均是晶华光学客户。
尽管背靠不少知名客户,但近年来,晶华光学的业绩依旧承压。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晶华光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21亿元、11.95亿元、11.16亿元和4.50亿元,同比增长21.81%、-2.17%、-6.59%和-1.36%。
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36.60万元、9156.13万元、6415.74万元和1263.73万元,同比增长-54.10%、44.50%、-29.93%和-29.93%。
图 / Wind(单位:万元)
由此可见,近年来,晶华光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而业绩的下滑与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无关系。公开资料显示,晶华光学主营业务主要包含精密光电仪器、汽车智能感知系统和精密光学部件三个板块。
晶华光学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在汽车行业激烈竞争对供应链的传导下,公司汽车智能感知系统业务收入及利润下滑,拉低了整体业绩。
除此之外,晶华光学的核心产品主要依赖外协生产以及采购成品等问题也时常被外界诟病。
招股书显示,精密光电仪器是晶华光学的核心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
图 / 晶华光学招股书
精密光电仪器按生产方式划分,可分为自主生产、外协采购及外购成品三类。晶华光学问询函回复显示,2021年-2023年,外协采购的比例高达57.09%、67.69%和57.41%,外购成品的比例为34.44%、22.23%和27.11%,而自主生产的比例不到两成。
图 / 晶华光学第一轮问询函回复
首先,晶华光学的核心产品如此依赖外部供应商,公司是否拥有足够自主生产能力还有待观察。其次,由于是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加工,产品品质无法直接把控,因此晶华光学还要承担外部加工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
其实,晶华光学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算高。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689.27万元、3128.96万元、3839.78万元和1308.5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8%、2.56%、3.21%和2.87%。
同期,同行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数分别为7.21%、7.49%、8.56%和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