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8月下旬于深圳举办其2024年供应商交流大会,邀请了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全集团业务条线上超过3500家供应商。
近几年面临关税限制和出海需求下,比亚迪正希望落地海外产能,并带动供应商产业链出海。
据悉,比亚迪约有20-30%的零部件需要依赖外部供应商供货,然而“先落地后谈合作”的招商模式给供应商出海增添了压力,后者在大会上普遍要求更高的订单可见性和利润空间。
本次大会,比亚迪还重点进行了新车宣传和推广,这似乎与比亚迪2024年半年都财报里反映出的潜在库存压力有一定呼应。
以下为正文:
2024年8月21日和22日,比亚迪在总部深圳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了4场供应商交流大会,共召集了超过3500家供应商,每场约有1200位嘉宾参加,邀请对象包括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集团全线业务的合作伙伴,涵盖派恩杰、纳科诺尔、中色新材、芯源新材料、三礼电子、铭纳阳等企业。
01
产品出海的同时,也要产能出海
汽车出海是比亚迪近几年发展的重点。
产品出海方面,截至2024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巴西、德国、日本、泰国等77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境外收入为899.46亿元,同比增长40%,占总营收的30%。产能建设方面,比亚迪的乌兹别克斯坦工厂、泰国工厂已经投入生产,也正筹备墨西哥工厂选址、土耳其工厂和柬埔寨工厂建设等。
以泰国为例,比亚迪泰国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历时16个月,年产能约15万辆,包含整车四大工艺和零部件工厂;2024年前五个月,比亚迪在泰国累计上牌量达到1.3万辆,占到当地纯电车市场的41%;在泰国,比亚迪的广告牌随处可见,从曼谷素万那普机场落地后,就能在高速上就能看到比亚迪的巨幅广告牌。
而在匈牙利,比亚迪已经有三款车型在售,计划到2024年年底兴建6家门店,在三年内建立首个欧洲乘用车工厂。
出海潮下,关税问题部分反映了海外对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态度。美国白宫方面在2024年5月将电动汽车关税调整到100%,欧盟也从7月开始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了17.4%/20%/38%的关税。
基于此,眼下唯一的解法是将产能在海外本土落地,当地产当地销,几乎所有相关车企和汽车供应链厂商都在布局这一策略,但出海建厂并不是一个普通决策,尤其是对头部车企来说,其中牵扯的利益分配十分复杂。
02
供应商的诉求:承诺和利润
造车方面,比亚迪的供应链分为三部分:其一,涉及到技术保密的、不对外开放的内部供应;其二,部分开放、特定厂商供应的;其三,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供应商们能够参与的,其实只有20-30%的领域,而剩下70-80%的都由比亚迪内部进行供应。
这种体系下,开放出来的20-30%,实现的技术难度也不高。考虑到想加入比亚迪体系的供应商数不胜数,这一块市场竞争激烈、兵不血刃,利润空间厚度就成为各家供应商犹豫的关键因素。
如果供应商能够做到质量上乘、价格优惠、服务顶级,比亚迪也可能会口头允诺更多的订单量,但并不会作书面的承诺。类似招商引资时先落地、后谈合作的模式,给供应商出海扩产能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
对于比亚迪而言,这一阶段还较为需要供应商。在大规模产能落子海外的前期,带动合作伙伴也到海外建厂来进行本土化,能够将潜在的政治风险和税收压力降到最低。
但是否要跟随比亚迪出海扩建产能这件事,供应商也难办。毕竟前期投入太大,后期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的不确定性极高,是否能回本赚钱难以有明确的判断。
本次会议,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整车厂负责人、配套厂负责人、品质处总经理、采购处总经理等多位公司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出席,并且在会议中的互动环节接受了广大供应商的提问。
而供应商群体在提问交流环节的诉求也很简单,想向比亚迪要一个承诺,争取出海扩建产能后更高订单的确定性,以及更大的利润空间。
03
供应商大会上的新车宣传
本次比亚迪还巧借供应商大会来进行新能源车的推广和销售,特别是最近新推出的方程豹、仰望等子品牌的新车。
据相关人员分享,在供应商大会上,比亚迪将车陈列在会场外,直接在现场进行车辆销售,重点推广了旗下3个子品牌的旗舰车型。会上,也有相应销售总监进行分享和介绍。
据比亚迪2024年半年度报告,资产端库存商品金额为519亿元,按照2024年上半年单车均价14万元计算,约合37万辆车还在仓库和工厂。另外还有一部分积压在经销商处的车辆,计作应收账款,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比亚迪在应收账款科目上还有718亿元,据财经杂志估计,大约有70万辆库存车的积余。
即便对于比亚迪来说,这也是不小的库存压力,大概相当于两个月左右的销量。阶段性库存压力的存在,可能也是比亚迪本次在供应商大会上大打宣传牌的一个原因。
04
尾声
比亚迪在常州建设生产基地之后,除了自建供应链,也接纳、吸引了一批本地优质供应商参与到这份生意里来,带动了产业集聚度的上升。业内有人戏称:“哪个城市会成为新能源之都,取决于比亚迪在哪建生产基地”。
作为一家年营收6000亿的庞大公司,其一举一动都牵系着无数供应商的荣盛衰亡。
但出海的情况则略有不同,在国内,尽管比亚迪议价权已经足够高、供应网络竞争激烈,供应商尚且能有其它赖以求存的国产客户,至少有所保底。而一旦前往海外,市场车企的竞争态势不同,人生地不熟的部分供应商们就只剩下比亚迪这个大腿,这笔账算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