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得达到80%就已经算是业界良心了,超过100%的得房率究竟是怎么做到了?实在让我难以置信啊。”想要买房的陈先生最近看见郑州某在售楼盘打出的超高得房率广告,狠狠吃了一惊。
众所周知,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100%的得房率就相当于“零公摊”。这是怎么做到的?
郑州进入“得房率100%”的时代
记者发现,近段时间,“100%得房率”频繁进入购房者视野。特别是在“第四代住宅”兴起之后,郑州地产行业不断有项目宣布得房率“近100%”、“达100%”乃至“超100%”。
对此,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行业内卷加剧,未来得房率超100%或将不再是超配,而是成为标配。”
那么,这种得房率100%的户型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得房率100%的户型,几乎都是以备案实用面积叠加“赠送面积”得来。开发商根据不同的创意设计,拓宽主阳台、增加生活阳台、增加室内花园、阳台外增加花池等等,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房屋的套内使用面积,拉高了得房率。
据一位资深新房中介表示,许多高得房率的户型都是巧妙利用了大阳台设计,“我知道有南龙湖有一个项目,规划了第四代空中庭院房,户户自带超大阳台,赠送面积大,得房率超高。”
而同样的第四代空中庭院住宅,依靠着大阳台的设计,“甚至有项目的套内赠送面积高达40%。”该中介向记者透露。
某个规划了第四代空中庭院房的楼盘,户户自带超大阳台
因为可以给到客户更多的“使用面积”,一些对外宣称高得房率的楼盘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去化率。
招商·林屿境的销售用座无虚席来形容他们开放首日的景象。开盘当日,首推212套房源,成交187套,去化率高达88%。其中,四室两厅两卫的143㎡户型更是达到罕见的100%去化。据悉,该楼盘宣传的项目综合得房率约91%-112%。此外,记者此前调查过其他几个宣传超高得房率的楼盘开放情况,销售亦用“现场火热”来形容。
记者调查发现,“赠送面积”以及“高得房率”在拉客吸筹和促进成交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实际与当前房地产行业公摊占比太多,导致商品房实用面积整体不高有很大关系。
按照《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计算,一般7层以下的公摊大概在7-12%,7到15层的小高层公摊大概12-20%,16层及以上的高层公摊在20-30%。别墅合院一般在8%以下,公寓大概为30-45%。(无固定数据规范,只是约数)
郑州市场上情况也基本如此,高层、小高层公摊在20%及以上,洋房在10%左右,叠拼、合院、别墅在8%以内。而同小区之间的房源,因为电梯、楼梯、楼道以及每个楼层之间的户型配置不同,出现不同的公摊面积及得房率也很正常。
记者注意到,在产品逐渐迭代的当下,市场上有不少楼盘都看准了用户的购房需求,开始狂卷“得房率”。据悉,得益于其阔绰的阳台和飘窗赠送面积,越秀·天悦江湾建面约143㎡户型实现综合得房率约100%,购房者可拥有全部143平米的使用面积;而东方宇亿万林上院项目,则采用了第四代园林小高层设计,让得房率达到了100%。
“楼市行情好的时候,房地产是卖方市场,开发商在产品设计、销售方式上普遍表现得比较强势。但在行情下行的时候,开发商则会想方设法‘卷产品’。”据中原地产的一名客户经理表示,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对购房者还是比较有利的。
全国多地执行新规,公摊面积快要消失了?
事实上,从2024年开始,全国多地都在推行楼市新规,各地的新盘纷纷在宣传“100%得房率”。有业内人士认为,公摊面积的时代或许快要结束了。
据悉,“公摊”模式最早源于1950年代的香港,由于当年处于房地产业起步阶段,房产均为整栋出售,价格高昂。
为了方便售卖,李嘉诚想出“分层出售”“分户出售”的办法,将公共部分的电梯、楼梯、大堂、走廊由各户分摊,“公摊”由此而来。
但近些年,随着大众逐渐关注到公摊面积制度下高公摊、低得房率的问题,调整容积率计算方式、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不少城市已经开始尝试。早在2002年6月,重庆市就通过了《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以地方规定的形式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都必须以套内使用面积作为计价依据;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在全市房地产工作的专题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而不久前,深圳修订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一些公共空间不再计入建筑面积;还有福州、长沙、佛山、惠州等在内的城市已先后调整了计容方式,浙江地区不少城市则从不同角度出台政策,比如在土拍中就明确减少住宅公摊面积等。
此类政策让不少市民拍手称赞,但也有部分市民担心,公摊面积与“高得房率”是不是注定不能共存?取消公摊面积之后房价会不会上涨?配套公共设施的品质如何保障?
“如果开发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得房率,在不额外增加公共摊派的程度上,从户内设计方面尽量扩大使用面积,给业主们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而针对近期出现的取消“公摊面积”的声音,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这背后可能是对简化和标准化计量方式、提升购房者体验的期待,“公摊面积的问题历来是消费者与开发商之间争议的焦点之一,简化计量方式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和公平性。”
易居研究院研究副院长严跃进则认为,现在条件下,即便取消了“公摊面积”,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开发商也会把房价调高来填补“公摊面积”的费用。
若想要真正利民,关键在于开发商要把标准、明细公开,比如在购房合同上明确清楚,让购房者感受到货真价实、心里踏实。“但是这里面确实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而且,‘公摊面积’不算进去,那总要有人来承担这部分的费用,需要多方面的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