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视频到AIGC,快手字节重开一局
从“豆包”到“可灵”:短视频巨头决战AI江湖的生死局?
2023 年,ChatGPT 横空出世,将 AI 大模型推向了风口浪尖。转眼间,2024 年已至,这场 AI 浪潮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愈演愈烈,席卷全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下场,短视频巨头快手和字节跳动更是冲在了最前线,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纷呈的“龙虎斗”。
从最初的短视频内容之争,到电商、外卖等领域的短兵相接,再到如今 AI 大模型的正面交锋,快手和字节这对老对手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如果说短视频领域双方打了个平手,那么在 AIGC 这条未来赛道上,谁能抢占先机,谁又能笑到最后?
这场 AI 大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激烈,也更加精彩。
字节跳动祭出的“杀手锏”是其倾力打造的 AI 对话产品——豆包。这款产品不仅功能强大,能够完成问答、创作、翻译等多种任务,更是在价格上打出了一记“王炸”。
根据官方数据,豆包主力模型 Pro-32k 版本模型推理输入价格仅为 0.0008 元/千 Tokens,相当于不到一分钱就能处理上千字,比行业同等模型便宜了近 99.3%。
如此低廉的价格,如同一声惊雷,在行业内掀起了惊涛骇浪。要知道,对于企业用户试错成本一直是阻碍他们拥抱新技术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豆包的出现,无疑极大地降低了这种成本,让更多企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除了价格优势,豆包在应用场景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目前,抖音、番茄小说、飞书等 50 多个字节跳动内部业务都已经接入豆包大模型,外部合作伙伴更是涵盖了 OPPO、荣耀、华硕等众多知名企业。
从 C 端用户到 B 端企业,豆包的触角几乎伸向了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构建起一个庞大的 AI 生态系统。
面对字节跳动的凌厉攻势,快手也不甘示弱,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AI 视频生成模型“可灵”。这款产品主打视频生成领域,其生成效果甚至可以与 OpenAI 旗下的“明星产品”Sora 相媲美。
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在体验过可灵后,毫不吝啬地给出了“吊打 Sora”的超高评价。众多科技博主和 AI 创作者也对可灵赞不绝口,认为其在人物一致性、真实画风等方面表现出色,甚至称其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用的 AI 视频生成软件”。
可灵的横空出世,让快手在 AI 视频生成领域一举占据了领先地位。数据显示,可灵内测阶段就吸引了超过 50 万用户申请,视频生成数量高达 700 万,足见其火爆程度。
如果说豆包代表着 AI 大模型在应用层面的广度,那么可灵则代表着 AI 技术在垂直领域的深度。
一个是“多面手”,一个是“专业户”,豆包和可灵,代表着 AI 大模型发展的两种不同路径。
无论是追求广度还是深耕细作,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商业化,让 AI 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价值。
在这方面,字节跳动显然走在了前面。豆包的低价策略,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都为其未来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而快手则显得较为谨慎,目前尚未公布可灵的具体商业计划。
AI 大模型的商业化之路还很漫长,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走到最后。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曾指出,目前国内所有 AI 应用的日活用户加起来也不过 1000 万,与中国 12 亿的网民数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意味着,AI 大模型的市场潜力还远未被完全开发,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在这场 AI 江湖的生死局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是凭借“低价策略”和“广泛应用”抢占先机的字节跳动,还是凭借“技术优势”和“垂直深耕”后来居上的快手?
或许,最终的答案,并不在于哪一种模式更优,而在于谁能真正抓住用户的需求,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毕竟,对于用户他们并不关心你用了什么技术,采用了什么模式,他们只关心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而这,也正是 AI 大模型发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