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以“筑牢网络保护防线 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分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庞大,互联网普及率高,显示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报告》提到,因此网络保护不仅要应对不良信息的挑战,还要关注未成年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角色和面临的新挑战。
多元化治理助力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报告》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从2023-2024年度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总体情况出发,分别从法律体系建设情况、行政监管和综合治理情况、司法保护情况、平台实践经验、社会共治促进、网络素养培育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代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规模庞大,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用网的问题日益凸显。《报告》指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高,因此网络保护不仅要应对不良信息的挑战,还要关注未成年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角色和面临的新挑战。为此,建立多元化治理层次和精准保护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展示了中国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通过法律、行政、司法、平台、社会共治和网络素养培育等多方面的合作,构建了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网络环境。面向未来,我国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确保未成年人能够在网络空间中健康成长。
行政监管与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中,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的多个方面都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报告》称,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核心,包含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体系,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法治保障。这一法律体系的建设为国际社会相关领域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行政监管与综合治理方面,网信部门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开展专项行动,积极清理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构建了防沉迷的“中国模式”。跨部门合作和多元共治的机制进一步保障了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构建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
司法保护方面,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布多项指导性案例和意见,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工作,推动“三审合一”取得实质化进展,促进“六大保护”的融合发力。地方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平台建设不断推进,打通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多方协作共同培育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身份验证、隐私保护、内容治理和防沉迷措施,强化了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逐步形成了行业通行做法和标准规范。同时,各主体在研究、教育、公益、宣传、国际交流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积极探索,社会共治机制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合力。
《报告》特别强调,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是确保他们安全用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通过多方协作,在中央与地方结合的网络素养培育模式下取得了显著进展。社会组织和互联网平台通过多种活动和项目,如教育课程、短片制作、特别行动等方式,积极提升未成年人辨别和应对网络信息的能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这些努力有助于提升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