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的新职业:用数据“喂养”AI
人工智能训练师:通过自动化改造
让一线工人们工作条件变得更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一批乘着新浪潮的新职业正在涌现,人工智能训练师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人社部最新公布增设的新工种。
如何让人工智能更“懂”人?8月11日,记者采访了湘潭华菱云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的两位人工智能训练师。
让AI更“懂”人,更好地提供服务
“训练机器人就是让AI更‘懂’人,更通‘人性’,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23岁的赵雨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是湘潭华菱云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
“人工智能训练师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的老师,通过投喂数据,或者说喂给AI我们想要的标签,最终呈现出想要的效果。”赵雨晴告诉记者,目前人工智能场景广泛应用在人脸识别、医疗辅助机器人、工业等领域,她在做的是人工智能工业场景。工作主要是到工业现场做场景调研,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需要进行智能化改造需求的产品,然后根据需求制定方案,“就是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材料进行加工,对图片进行采集、数据进行标注、训练,同时根据反馈调整参数,优化算法,从而达到现场应用的要求。”
毕业一年多,赵雨晴一直在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她所在的单位,从事类似工作的同事还有十余位,贺同增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前,两人一起参加了湖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师项目的比赛。
“人工智能是让机器人模拟人类思维,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机器人大脑’。”贺同增说,AI的核心是算法,可以理解为AI的“大脑”。“大脑”懂得越多、转得越快,AI的能力就会越强。
“AI是帮助改善工作和生活的工具”
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AI会不会替代车间工人?作为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这是赵雨晴和贺同增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是让一线工人下岗,而是升级后再出发。以我们单位为例,用人需求从前台走向了中后台。”赵雨晴告诉记者,后台需要很多技术专职人员维护产线运转,也需要大量软件工程师根据不同的产品,编写不同的软件程序,才能让无人化的设备运转起来。
“AI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帮助我们改善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让生活更加便捷、更加美好。”赵雨晴表示,她有幸参加了几个项目的研发,通过自动化改造,让一线工人们的工作条件变得更好。
贺同增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必然对用工结构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未必是“替代”,而是用工场景和专业的改变。
“这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职业。”提及工作前景,赵雨晴充满信心,“时尚、前沿,待遇也很理想,目前月薪一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