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的价格战,引出了“电比油低”,引出了《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引出了BBA为代表的豪车们八折刚起步、五折不叫苦的巨幅折扣,引出了大众丰田降低产能,引出了日产本田关闭组装厂,价格战已经让这些高高在上的主机厂遍体鳞伤。
不降价难道不行吗?实际情况是,由不得你不降!
据乘联会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84.1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车1-6月零售411.1万辆,同比增长33.1%,市场渗透率达到41.8%,值得一说的是,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8.4%。
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了2994万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只有2.4%,是一个可以被忽略不计的小不点。
而到了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了3011万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了31%,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在这7年间实际萎缩了844万多辆。
相当于每年倒闭一个巅峰期的广汽丰田!
在中国车市独有的主机厂压库和严监管模式下,不跟风降价,意味着完不成主机厂下达的提车任务,也就意味着放弃各种返利和三方承兑对流动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同城多家店的情况下,你不降,别人降!不降意味着找死,所以由不得你不降!
面对国产品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强烈冲击下,外资品牌可以说是节节败退,终于败退到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低于50%了,再下一步要怎么退?退向哪里?
熬到2024年7月,在这一个月中,影响最深远的事情,莫过于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将上半年的终端优惠政策大幅回调,这就相当于在5月底6月初的价格基础上涨价了。
紧接着奥迪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奔驰没有宣布这种优惠回调的举措,而是暂时放弃了压库模式,经销商们没有了任务,至少稳住了相互杀价的势头。
据说其它的主流合资车企纷纷放出风来,将要效而仿之。
汽车价格卷到现在,宝马率先回过神来了,市场营销的核心终究是产品,价格虽然是重要手段,但绝对不是全部,而且对于汽车这样的高度复杂和长产业链的工业品来说,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也是远远超出车辆本身的。
在产品力不敌新能源车的当下,回调优惠幅度的逻辑,就只能是在产品销售以外的售后服务上下功夫了。
二
现在无论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只要不是直营,整车销售基本上都不挣钱了,作为4S店,要靠什么生存呢?
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本地的宝马4S店。
经过探访,尽管7月份的销量回升了,但他们坦言,这种状态不会持续下去,因为主机厂大幅降低了4S店的提车任务,库存占用资金的压力,得到了有效释放。
另外,前期的提车,主机厂无条件提前发放了3个点的补贴,以及在宝马金融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同时在占款处罚和其它考核上,都降低了处罚力度,将更大的终端决定权给到了4S店,这才有了“量价齐升”的壮观景象。
不过,好戏只能唱一出,接下来是真的要靠售后生存了。
上半年的销量持续下跌,已经在售后入场台次上开始显现。
这家宝马店是一家新开业不久的店,由于没有保有用户,销量的下跌就等同于首保入场的下跌,要想获得更多的入场台次,就只能跟别的老店抢用户了。
在抢他店的用户之前,首先是稳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新车销售和续保的时候,优惠条款中,除了价格折让,送保养就成了最先被提及的项目,购车送保养、首保免费、续保送保养,对于一些年行驶里程较少的车,保养几乎成了全免费,完全不用车主掏一分钱。
普通维修现在几乎都是2年以上的低频次维修项目,想靠这些项目提升入场台次和产值利润,老店可能还有一些潜力可挖,新店就完全指望不上了,机电维修车间经常空空荡荡的,看着让人心里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