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投资非常不好做,80%的投资公司都躺平了。”北京德载厚投资管理中心董事长董扬,6月19日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高峰论坛上提到。
然而,在“投资难”成为产投企业的难题时,小米的投资成为新的亮点。湖北长江小米基金和北京智能制造基金两只基金共同管理接近300亿的规模。到2024年,小米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已经上市了32家。此外,小米在2023年还取得了逆势增长的成绩,收入达2700多亿,现金流到达了1363亿。
“有很多LP(有限合伙人)问我们,大家在现在都不出手了,为什么小米还在出手。你们是怎么投的?”小米产投总经理、管理合伙人孙昌旭在会上提到。揭秘小米投资的商业逻辑的过程中,孙昌旭提到“小米跟大家不太一样”的地方。
以下是孙昌旭的演讲内容,有节选。
孙昌旭
大家好,作为后来者,我给大家讲小米是怎么通过整个生态来赋能小米汽车及投资的。
“小米跟大家不太一样”
首先,我来讲讲小米投资是如何与业务进行协同,为集团带来价值。在雷军雷总对投资的定义中,投资是小米集团战略抓手和业务伙伴。
那么,什么叫战略抓手?一方面,是能够为小米赋能的新技术投资,比如新型材料,智能驾驶。另一方面,因为我们不像老牌的车厂具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所以我们通过对已经成熟的供应链中进行投资获得了部分所需资源。通过这样的战略抓手,小米集团和70%被投企业的业务产生了直接协同,此外还有间接产生协同的供应链公司。
然后,我来讲讲小米是如何通过人、车、家去赋能生态的?雷总的一个想法是,汽车消费电子化,这是我们跟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小米把消费电子上很多炫酷的东西,引人注目的特性和功能,迁移到汽车上去。之前投资的手机消费电子供应商,也在小米的支持下被推广到小米汽车的使用当中。
此外,雷总高度推动设备的国产化,也就是汽车产业链制造工厂设备的国产化。我们投的一个方向,主要还是核心零部件的Tier1。2021年3月份小米宣布做车后,第一波的Tier1,Tier2投的比较多,也投了市场上相对来说比较网红的Tier1,比如做空悬的企业,做底盘的企业等等。尽管那时市场已经很成熟了,但在新的Tier1赛道和国产替代赛道中,我们还是抓住机会投了一些Tier1。此外,小米在北京基金上市的32家企业中完全退出的很少,这也是我们小米做产业投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对产业赋能,深挖国产替代,并选择长期陪伴。
最后,是作为小米产投前台经理的幸福。前台经理们看项目都是与工程师,工程师总监,甚至事业部总经理一起去,这也是我们做投资跟大家不一样的地方。看汽车,投项目需要汽车专家去,过去三年,小米产投项目经理、投资经理、总监,包括我自己,研发老大和采购老大都会一起去看被投企业、去分析、去判断。他们会通过多方面判断,哪些赛道是未来有前景的赛道,哪些供应商是未来小米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
一个赛道结束了,另一个赛道的大门会打开
最近,有很多LP(有限合伙人)问我们,大家在现在都不出手了,为什么小米还在出手。你们是怎么投的?这是今年投资人正在焦虑或者正在探讨的重要话题。
我觉得投资和整个产业发展一样,都是有周期的。2023年,整个投资行业进入谷底,紧跟着整个中国二级市场进入谷底,汽车投资也不例外。
另外,在过去6、7年里,所有的产投机构加PE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两年半基本上就可以将一个热门赛道扫光。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投?小米作为很多年消费电子和芯片的从业者,对我们而言,创新在整个汽车行业才刚刚开始,甚至有一些与电相关的创新还没有开始。
我举个例子,十几年以前,很多半导体公司都想推48伏电气架构这个赛道,但是都没有推起来,直到特斯拉出现。特斯拉是一个特别有勇气和胆量的公司,传统车企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特斯拉在汽车行业推行48伏时明白,一家是不能把48伏这个赛道变革做起来的。所以,马斯克把48伏架构开放,让整个生态一起参与进来。在围绕48伏架构的变革发生之后,就是一个整个供应链洗牌、芯片洗牌的机会。
还有人谈到冬天上车不敢开空调,空调一开电就没了。其实,车里面整个热管理系统也有非常多的技术革命将会出现。除了热管理以外,液冷技术、电池技术以及热管理等方面,这些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
但是,这些项目需要被挖掘。过去两年多大家把能看到的扫的差不多了,现在就需要基于行业背景去探索新的赛道和项目。我觉得投资永远不会没有机会,这种技术的进步会螺旋式上升。当你看到一个赛道结束的时候,另外一个赛道会打开大门等你发现,发现背后的技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