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分享 > 免费教学 > 亲密战友——宝马5系VS奔驰E级 | CAR REVIEWS

亲密战友——宝马5系VS奔驰E级 | CAR REVIEWS

发布时间:2024-06-26 09:11:29来源: 15210273549

宝马5系和奔驰E级是中大型豪华车阵营中的一对老对手,羁绊多年,难分胜负。如今,时代变化,它们的关系似乎也从老对手逐渐成为了老伙伴儿。

 

 

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次对比,几乎每6、7年都会发生一次。回想起过去那几次它们之间的针锋相对,这一次更多的是熟悉和亲切。宝马5系和奔驰E级的,它们各自是品牌的中坚力量,蕴含着品牌实力的缩影。毫无疑问的是,它们再一次进步了。除了产品层面,还有格局层面。比如为了新能源时代做出的改变,宝马5系油电同行,电车叫i5,这大家都清楚。奔驰E级略显保守,在新能源领域仍然只有插电式混合动力——E 350e L。不过,这次我们还是回到传统油车,并且选择了它们各自最高的配置,这样最公平,也最能体验它们更全面的表现。其中宝马5系为530Li 尊享型M运动套装,奔驰E级为E300 L尊贵运动型。

 

 

遵循主流还是大胆突破?

 

 

我们当然关注到了互联网的热议,关于宝马5系和奔驰E级的新车设计。很显然,颇具争议。其中关于宝马5系的议论更加激烈一些。我们自然也进行了一番探讨,先从宝马5系开始说起。事实上,作为宝马最成熟的也是最受国人欢迎的一款车型,宝马5系的争议其实没有断过,就拿前著名设计师克里斯·班戈举例,他在设计出代号E60(人们俗称的鹰眼灯)的5系时,同样引起了一片热议,因为此前有人说上一代的E39设计更符合宝马5系的精髓。可最后的结果是,E60非常畅销,并且被人铭记。因此,我们认为设计本身是一件主观的事情,但对于宝马来说,设计一直需要一些胆量。无可厚非,我们眼前的这款全新的宝马5系的设计初衷就是突破创新、大胆进取的。时尚的前脸,轿跑车的尾部设计,恢弘优雅运动的整体气势,打破了这个级别多年的传统。前脸配备宝马环形光耀格栅,让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也一眼可辨。车身侧面,设计师只用了两笔精准而动感的线条,以及紧致与流畅的车尾设计。重新设计的车顶线条更舒展、平滑,带来一种近似轿跑车风格的独特韵味。鉴于,长轴距版本车型一直受到中国用户的喜爱,因此新车首次推出了流金饰板,车身还可以选择磨砂质感的金色装饰,打造出东方奢华的精致与品位。另一项专属设计加在了全新演绎的霍夫迈斯特弯角上,就是中国市场标配专属的C柱“5”字光耀标识,再一次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车身尺寸更为夸张,车长达到5175毫米,轴距3105毫米,整体尺寸向D级车迈进。车头与窗线大幅抬升,视觉上是更加饱满,但我个人并不喜欢窗线被抬高,尤其是放在油车上,它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喜欢低矮坐姿的驾驶者们侧向的视野,当然这是因为“油电同行”的原因,油车和电车(电车需要给底部留下电池的空间)需要保持一致的设计,因此人们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总体来说,关于宝马5系虽然有一些不同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款能令人过目不忘的车型。

 

 

欣赏过宝马5系后,我们来看看全新的奔驰E级。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设计官瓦格纳(Gorden Wagener)曾表示:“全新E级车是梅赛德斯-奔驰豪华行政座驾的典范。基于‘感性·纯粹’的设计理念,我们打造了最时尚且独特的全新一代E级车,这体现了梅赛德斯-奔驰对极致美学与豪华的不懈探索。另外,它还是风范与科技的融合。”所以,我们要通过他的话术从新车上找到那些关键词。首先,新车延续经典的轿车与运动轿车双前脸设计的同时,还配备3D立体设计的璀璨星环格栅,并与全新的日间行车灯遥相呼应。格栅与头灯之间新增黑色高亮饰板,与梅赛德斯-奔驰纯电车型的格栅设计元素相得益彰,体现出全新E级车拥抱电动化的理念。整车延续短前悬、驾驶舱后移的经典设计,勾勒出和谐的车身比例。车身侧面两条筋线为优雅格调注入动感活力。源自S级轿车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以化繁为简的设计进一步优化空气动力学,带来低至0.23的整车风阻系数。全新两段式“星徽尾灯”完美融入四颗深邃的三叉星徽,令人过目难忘,极具辨识度。左右尾灯由一条饰板相连,延展了车尾的视觉宽度。在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5092×1880×3094毫米,各项尺寸数据相比宝马5系都要小一些,这让它在视觉对比中看起来气势稍弱,但胜在线条与细节更加优雅和柔美。

 

在设计层面,无论宝马5系还是奔驰E级,

它们都在从传统中寻求突破。

 

毫无疑问,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它们都没有随波逐流地去设计一款自己的重点车型。这两款车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豪华品牌设计层面的思考,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但相似之处是依旧独到进取,并且带有传承。

 

携手豪华与科技

 

 

其实无论未来人们选择传统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智能化”都是核心的发展趋势,而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宝马和奔驰则需要做得更多,就是将“豪华”与“科技”更好地相结合。当我们分别打开全新宝马5系和全新奔驰E级的车门时,可以笃定地说,它们就是这么做的。

 

两款车对于“豪华与科技”的诠释方式不同,

宝马5系更前卫,

奔驰E级更典雅。

 

全新宝马5系的内饰风格与智能豪华程度均沿袭了旗舰7系的顶级水准,内外兼修,将情感注入其中,让人获得超凡的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显露宝马的豪华底蕴与真正创新。一体式悬浮曲面屏、环抱式交互光带、璀璨水晶质感内饰三者在前排交相辉映,勾勒出层级丰富、色彩万千的视觉体验。其中,环抱式交互光带采用创新的9层结构和单透光膜,呈现出璀璨的流光效果,并通过特殊涂层实现微痕自修复,保证长期使用效果。全景星轨天幕从前排头顶一直延伸至后排头顶,可视面积比上代车型的天窗增加约30%,星轨色彩与环抱式交互光带遥相呼应。此外,设计师以数字艺术的思考方式去设计整车的豪华氛围;随着主题模式(My Modes)的切换,氛围感从屏幕晕染开来,透过水晶质感的交互光带延展至全车,让人沉浸于动感、和谐的艺术氛围。应用UWB超宽带技术的宝马数字钥匙Plus愈发便捷。现代豪华不仅仅是简约,更是精雕细琢中的淬炼华丽,通过每一处细节为用户打造豪华意境。旗舰级智能豪华同时体现在后排,全新宝马5系长轴距版专属、伴随7系问世的后排娱乐系统,也从中国数字化浪潮中汲取灵感。宝马悬浮式巨幕(需要选装)自顶篷自然延伸,易收易放并根据座椅位置自适应调节前后距离,将后排空间打造成一个专属私人影院,配备8K超高清晰度、31英寸巨幕,激活后实时互联,并支持32:9全景播放模式,再匹配Bowers&Wilkins环绕式音响系统,影院级视听享受奢华毕现。不仅如此,全新设计的后排座椅加厚、高配座椅加配了中国市场专属前排舒适头枕,更符合中国客户的乘坐习惯。高配前排座椅的靠背上还巧增中国市场专属“五”字标识。此外,后排手机无线充电、微信车载版等中国专属配置和数字化内容,无不显示出为中国客户的“专属高定”。

 

 

换到奔驰E级上,新车应用的皮革、金属、木饰等多种材料,带来别具匠心的细腻质感,可令人一瞬间可进入到奔驰独有的“豪华”氛围。其诸多部件还应用由回收物和可再生原材料制成的资源节约型材料,诠释新时代的可持续豪华。全新MBUX超级屏(MBUX Superscreen)是科技的集中区域,简洁的应用图标与智能手机的观感接近,更符合当下用户的使用习惯。贯穿式空调出风口悬浮于屏幕上方,浑然天成。独立的全液晶仪表屏让驾驶者可以更专注驾驶,并提供“经典”和“运动”两种显示风格。主动式环境氛围灯贯穿仪表台经车门向后自然延伸,以流畅的整体设计营造出环抱式的感官沉浸氛围。系统率先搭载了奔驰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作为梅赛德斯-奔驰自有软件体系MB.OS操作系统的前身,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基于软件驱动的全新电子架构、全新升级的中央处理器和5G通信模块打造。全新开发的电子架构以一个全新的中央处理器替代以前各自独立运算的操控功能,使数据计算与传输更快、更稳定。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应用了新开发的兼容层,搭载了更多第三方车载应用,实现更丰富的内容生态,如:刷抖音、玩游戏,或是利用车内摄像头进入视频会议等(文中车载应用与信息娱乐内容以未来全球各市场实际上市车型为准),进一步拓展车内使用场景。同时,全新E级车支持数字汽车钥匙,车主可以仅使用智能手机开启或关闭车辆,体验更加便捷的智能化出行。为了营造更好的车内氛围感,全新E级车首次搭载“随音悦动”功能,让音乐从此也能被看见。流光溢彩的主动式环境氛围灯会随车内声场精妙变化,以视觉解读声音之美。再结合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技术打造浑然天成的听觉声场,Burmester 4D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的高达21个扬声器与振荡器随音乐律动,带来融合视、听、触三重感官体验的盛宴。乘客尽情享受车载娱乐内容的同时,也不用担心驾驶员分心,乘客屏幕的“隐私模式”将避免驾驶员受到干扰。不仅如此,基于AI强大的学习能力,全新E级车率先引入“场景”功能,通过预设的标准化模板或自定义编程,当满足触发条件时将自动执行一系列功能,从而将复杂的调整过程留给车机,只把享受留给客户。比如,客户将一个“场景”功能的触发条件设置为“低于12度”,当车辆监测到环境温度低于触发值时,则自动开启座椅加热并将氛围灯调至暖色。

 

 

和以往相对简单的内饰体验不同,这次我们在这两款重点的新车上花了很多时间关注这两款车的内饰豪华与科技部分,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一道很大的课题。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如果单纯只是做了一些智能化的便利操作,那么新势力早就完成了,但将真正的豪华与科技相结合,相信这两款车目前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智能与驾控

 

我们之所以选择了传统油车来体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传统豪华车的驾控体验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当然,它们也必须和智能驾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