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中国人对“走捷径”包装出的一个新名词。这几年,蹭热点是中国汽车做IP的主流旋律。芯片火了蹭芯片的热点,增程火了蹭增程的热点,这几天安全在汽车圈又火了,大家又开始蹭安全的热点了。似乎不懂得蹭热点,现在大家都不会造车、卖车和讲车了。其实这是一种不自信,甚至是自己发展虚弱的一种表现。由于虚弱,就不得不向外找到一些可以拿来就用的方法论,与其说是方法论,不如说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安全感。
热点真的是蹭出来的吗?我想讲一个故事,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曾经是汽车企业挤破头都要赞助的跨界IP。但现在,似乎车企和马拉松的关联合作越来越少。一个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参与门槛最低的体育IP,在汽车行业似乎火了不过10年,而且没有谁在马拉松这个IP上有唯一的标签。这说明一个道理,热点从来不是蹭出来的,而是在唯一性中有某种更高的要求。

有人曾研究过,一家车企想要在体育等热点事件上形成IP,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企业需要耐得住前期投入压力,通过“赛事IP化——IP生态化——生态商业化”三个必不可少的路径,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注意,我说的“价值”二字,它不只是企业的销售或品牌商业回报率,而是与自身商业价值匹配的IP价值。想要制造热点,一家企业必须懂得平衡IP价值感和商业边界感。有一句话形容,“让观众忘记商业存在,只记住品牌与体育的共生价值”,这是一家企业围绕一个跨界体育赛事形成IP的最高境界。
有人会问,在今天人人想赚快钱的时代,还有车企在中国做IP原创吗?这个答案不仅有,而且可能最有力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中国汽车行业只有一个,那就是沃尔沃中国公开赛。

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是什么?不懂的人以为这是沃尔沃围绕汽车做的一个什么赛事。实际上,这是一项全球顶级的高尔夫公开赛事,而且已经在中国举办了30年。30年时间,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参与并且成为高尔夫赛事的冠军。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人对高尔夫的理解,有多少源自沃尔沃。但这场围绕高尔夫的中国最高等级公开赛事,却自信到可以在名称上不提“高尔夫”只提“沃尔沃”,就能让懂高尔夫的人都知道这场赛事的含金量,这就是IP运营的价值。

中国球员吴阿顺在第30届沃尔沃高尔夫中国公开赛夺冠。
如果说高尔夫是一项小众运动,不妨用中国人最听得懂的方式来介绍“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你能想象这场赛事吸引的明星,都是因为热爱高尔夫主动参加这场活动的吗?你能想象这场带着汽车企业品牌名称的赛事,吸引了劳力士、斐乐、嘉实多等所有车企想都不敢想的赞助商。你能想象今天在全球高尔夫赛事小有名气的李昊桐、吴阿顺、窦泽成,如果不是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中国人不可能在世界高尔夫界有今天的成就。
沃尔沃做了什么?凭什么是沃尔沃?为什么没有人能替代沃尔沃?我来讲几个小故事回答这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