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历史迷们!今天咱要来唠唠那超级厉害的长城。这长城可不是一般的建筑哦,那是一大类超牛的建筑组合。
长城啊,从春秋一路蹦跶到明末,那可是两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期间,好多朝代都来凑过热闹,修修这儿,补补那儿。这长城呢,可不是一堵简单的墙,得有关隘、城堡、烽燧啥的搭配着,就像一个超级战斗套装,能战斗、能指挥、能观察、能通讯,还能玩隐蔽,功能老多了。要想让它真正发挥威力,还得有部队和军事制度来组成卫戍体系,不然就是个花架子。
现存的明长城那也是相当霸气。这两千多年里,二十多个朝代都来修过长城,总长度超过五万公里,都能绕地球好几圈了。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那是规模超大,号称万里长城。不同朝代修长城,有的是新建,有的是在旧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秦汉长城呢,很大程度上用了战国长城的底子,不过南北朝以后就基本没啥用了。北魏、北齐没办法,只能重新建,明长城也用了点北齐长城,其他大部分都是新搞的,规模不输给秦汉长城,就是线路往南边挪了不少。
这长城的出现和骑兵可有关系了。咱中国的骑兵大概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闪亮登场。这骑兵厉害啊,小沟小坎轻松跨,山坡也能随便上,来得快去得快。那修个高墙挡住这些家伙,在冷兵器时代那可是相当管用。所以呢,咱中国长城的修建就从春秋时期开始啦。
那从春秋到明末,这长城在建筑规模和功用上都有啥好玩的变化呢?咱先来瞅瞅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啊,诸侯们整天打来打去,要互相设防。而且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那是草原,游牧民族老来捣乱,抢人抢东西,可烦人了。
先说说内地长城。齐国有个爱好,从春秋到战国都在修长城,一会儿防鲁、楚、晋、卫、郑这些邻居,一会儿又防越、楚。楚国也不甘示弱,在春秋中期弄了个类似长城的玩意儿,到了战国中晚期,国力不行了,被秦、齐、韩、魏欺负,赶紧修长城自卫,老长了,近千里呢。中山国怕赵、晋来打,在河北、山西交界那旮旯修长城,有五百多里。魏国为了防秦国和楚国,修了河西和河南长城,全长约六百里。郑国怕秦国,也修长城,后来还被韩国用了。燕国怕齐、赵,沿着易水北岸修了易水长城,五百多里。赵国防秦和魏,在临漳、磁县那一带修了漳滏长城,四百多里。秦国防魏国,修了“堑洛”和“上郡塞”长城。
再看看边地长城。燕国为了防北面的少数民族,修了个老长的北长城,穿越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全长两千四百里。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娄烦,得意洋洋地修了云中、雁门、代郡长城,全长一千三百里。秦昭王怕匈奴,从甘肃临洮开始,经过兰州、宁夏修长城。
秦、赵、燕修的长城都是利用山川险要的地方建的,在高点弄烽火台,方便看敌情,在路口建城,派兵守着。长城里面呢,隔一段就有个大城,驻军用的,还有烽火驿传系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那可牛了。把诸侯们互相防着修的长城都拆了,留下秦、赵、燕的边地长城,修修补补用来防匈奴。蒙恬北逐匈奴,占了河套以南的地,在战国秦长城北边,那就得在更北的地方修新长城保护。秦始皇一声令下,蒙恬带着三十万人在黄河北岸修长城。新长城从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开始,在内蒙古和河北跟战国燕长城和两段赵长城接上,往东北到辽宁,还利用了原来战国的燕长城。加上原来从临洮到黄河南岸的战国秦长城,秦始皇的长城那可是西起甘肃临洮,经过宁夏、内蒙古、河北、辽宁,最东边都到朝鲜平壤附近了。
秦朝在长城沿线设了十二个郡,每个郡都对着敌人,负责防御。
西汉呢,秦末汉初乱成一锅粥,匈奴又越过蒙恬修的长城。西汉就把秦、燕、赵长城修一修,建了好多烽火台,一般的匈奴军队进不来,但匈奴大军来了就挡不住。汉武帝的时候,卫青、霍去病这些大将以战国秦、赵长城为据点出击匈奴,把匈奴赶到漠北,这才开始修秦始皇时候蒙恬修的长城。
除了修这个,汉朝还修了河西走廊长城和外长城。河西走廊长城是为了开发西域屯田,保护丝绸之路。从兰州境内黄河北岸开始,最西边到新疆罗布泊。外长城是汉武帝为了防匈奴正面侵犯,在阴山以北蒙古草原上修的,两条平行的。有了这两条长城,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就没啥用了。
汉朝以郡为单位守长城,有将屯系统、屯田系统、军需系统啥的。
南北朝到元代,秦汉长城没用了。北朝为了防北方民族,只能修新长城。北魏修了从河北赤城到内蒙古五原的两千多里长城,还修了从北京居庸关到山西河曲的长城。北齐为了防突厥、柔然、契丹,还和北周对峙,修了从居庸关到大同再到山海关的长城,对后面的隋和明长城影响可大了。加上其他的,北齐修了三千多里长城。
隋朝为了防突厥、契丹、吐谷浑,修了好几次长城,但大多是修北魏、北齐的,没啥新修的地方,跟秦汉长城没法比。
唐、宋、辽的时候,长城修得少。唐代大破突厥,长城没用了。北宋和辽、金对峙,长城在人家地盘上,就修了点城堡。南宋退到长江以南,更别提修长城了。辽代就修了一小段长城。金朝为了防蒙古,修了黑龙江的长城和从陕西到黑龙江的长城。
元代版图大得很,长城也没啥用。
明朝可厉害了,为了防蒙古,两百多年一直在修长城。工程大得很,比秦汉都牛。秦长城是土筑的,明长城是砖和条石筑的,更坚固。
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猛得很,对北方用兵,让徐达修长城,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修修补补,重点修北京西北到山西大同的长城和山海关到居庸关的关隘。
明中叶以后,开始大规模修长城防御蒙古。修了从嘉峪关到鸭绿江的长城,规模大,但南移了。
明朝把长城沿线分成九个防守区段,在重要关隘修好几重城墙,还有好多堡城、烟墩啥的。
清朝实行满蒙联合,长城没用了,就修了点柳条边,主要是防人乱走,没啥军事防御功能。